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,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迎来的两位贵客,他们是当地有名的收藏家,这次带到博物馆的是一些他们收藏的几箱中国文物。当最后一个箱子打开的时候,在场的人都惊住了。
箱子里是一件通体黑黢黢的青铜鸟尊,造型很古,颜色却很现代。更绝的是鸟的眼睛,目光如炽,炯炯有神,似乎是镶了金边。乍看之下,时代莫辨。由于过于写实,不少美国学者错误的以为这是中国宋代的作品,没成想这只黑黢黢的鸟尊竟是春秋时期的。如今,这件鸟尊已成为弗利尔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。
鸟尊高26.5厘米,宽22.8厘米,整体作鸮的造型,昂首挺立,以鸟首为盖,鸟嘴可开合,周身饰有羽纹、夔纹、鳞纹、回纹等纹饰。鸟的眼部则采用了错金镶边,由于通体黑亮,眼部的金边更加突出了。春秋战国时错金工艺的青铜器并不少见,可这件鸟尊眼部的错金,在黑色的青铜底色的衬托下,倒显得有些突兀了。
不过,鸟身上的错金并非只有这一处,在鸟首的背部还有错金的“子之弄鸟”四字铭文。因此,这件青铜器定名为“子之弄鸟尊”。“子”指的是这件鸟尊的拥有者,“弄”即玩弄、赏玩的意思,也就是说这件青铜器是供“子”赏玩用的,可是“子”指的是谁?
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,这件青铜器为什么是异乎寻常的黑色?
据收藏者描述,这件青铜鸟尊来自清宫,或为乾隆旧藏。美国专家因此怀疑是乾隆抹黑了这件鸟尊。这倒是和中国专家想到一块了。众所周知,乾隆是一位收藏高手,并且有自己的审美风格,文物改造也不在话下。出于保护,器表的铜锈、泥土等杂质被清理干净,再在器表打蜡,久而久之,就成了黑色。然而,这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又是为何流转于世的?
一直以来都有个猜测,这件青铜器来自山西。1987年,这个猜测逐渐得到了印证。当年7月,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在金胜村附近进行厂址扩建时,意外发现了一座大型春秋晚期墓葬。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的内棺发现一件刻有五字铭文的青铜戈,对照“侯马盟书”可知,这五个字为“赵孟作御戈”。根据这个线索,将墓主人范围锁定在赵宣子、赵文子、赵简子、赵襄子和赵成侯五人,这五人在晋国历史上皆可称为“赵孟”。
除了这一线索,还有一条重要线索来自墓主人自身,经鉴定,墓主人死亡时的年龄应在65岁至70岁之间,这样,墓主人的范围进一步缩小,就仅剩赵简子和赵襄子符合,但墓主人究竟是谁,尚没有可靠的定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