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59年,新中国成立10周年,为了展现新中国十年来的建设成就,国务院决定兴建首都十大建筑,人民大会堂便是其中之一。
大会堂落成之后,按照周总理的指示,傅抱石、关山月创作了《江山如此多娇》巨幅国画,并悬挂于大会堂北厅,国画大师傅抱石也因此家喻户晓。
傅抱石是“傅派山水”的开创者,新金陵画派领袖;
郭沫若评价他的创作为:“自然之生命,宇宙之精神”;徐悲鸿评价他的笔墨“真宰上诉,元气淋漓”。
“抱石皴”成于国家最艰难的抗战八年,抗战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,抗战也激发了傅抱石向绘画艺术巅峰挑战的决心。“抱石皴”的横空出世,以其大开大阖,磅礴天成的气势一时震动了整个画坛。飞瀑沟壑,如闻其声;急雨扑面,有淋漓之感;人物三两勾勒,栩栩如生。其艺术成就与齐白石一起,被称为“南北二石”。张大千也称他为:“800年来无此奇笔也!”;
而今,大家远去,但他开创的“傅派山水”却是后继有人,而且更加的繁茂昌盛,傅瑜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傅瑜明,江西新余人,国家一级美术师,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,著名画家傅抱石侄子。自幼受傅抱石艺术熏陶的他酷爱绘画艺术,深受傅抱石夫人罗时慧的疼爱。
国风中国行:
傅老师,您是怎么走上艺术之路的呢?
傅瑜明:
抱石先生在的时候我还很小,也不懂画,只觉地好看好玩,有时画的一些小作品也会给先生和夫人看,他们也常常鼓励和赞扬我,这样慢慢慢慢兴趣就越来越浓了,后来从临摹小人书和家里的一本芥子园画谱开始,就慢慢走上了艺术的道路。
傅抱石病故后,罗时慧安排傅瑜明拜江苏省国画院党委书记、国画大师亚明为师,正式步入中国画坛。学成之后他又师从傅抱石入室弟子伍霖生学习山水,并深得关山月的器重,时常给予指点,之后师从张文俊、宋文治等大师继续深造。

傅瑜明独特的家庭背景让他自幼饱受名师教诲,艺术根基极为扎实,在他的作品中,傅抱石雄浑豪放的画风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,同时也有新金陵画派大家的影子,娴熟多变的笔墨,稳险结合的构图,深邃幽远的境界,令人赏心悦目,已经成长为当今金陵画派中最具潜力的实力画家之一。
傅瑜明先生作为“傅派山水”的主要继承者之一,不仅在传统精神内涵的继承上呈现出卓越的天资,更是延续着“傅派山水”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。他在艺术上数十年的孜孜不倦和革故鼎新,终于逐步形成了自己风格的“山水四绝”,也更大的延展了“傅派山水”的艺术内涵。
“抱石皴”作为“傅派山水”的最高境界,以笔锋莫测,气势雄浑为标志,至今能驾驭娴熟者寥寥无几,一般画家仅能望画兴叹而已,傅瑜明经过五十多年的博学苦练,将笔墨的精神融入到松林山石的肌体之中,攫取大自然的意态神韵,终成当今中国为数不多的,能够完好继承“抱石皴”的代表人物。

“智者乐山,仁者乐水”,水是万物之源,也是“傅派山水”的灵动之源,无论是傅抱石还是傅瑜明,都将水作为与自然对话的最好方式,飞瀑如闻其声,丝雨如临其面,行云流水,畅快淋漓。
“画中斗彩”是傅瑜明山水人物艺术的一大特色,寥寥数笔,将画中人物勾勒得栩栩如生,精神十足,人物的灵动与山水的雄浑质朴形成强烈的对比,彼此争奇斗艳,交相辉映,犹如神来之笔。
此外,“诗意画”亦为傅瑜明一绝,他笔下的唐人高士:寻隐者不遇、寒江独钓、伯牙抚琴,无不笔墨生情,诗意盎然。
傅瑜明笔下的傅抱石同名画作《江山如此多娇》,同时出现了东西南北、高山平原的不同地貌和长城内外、大河上下的四时之景。近景高山苍松,采用重彩画法,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墨细细描绘,笔法精到。远处则云海茫茫,雪山蜿蜒。右上角的太阳,红霞耀目,光辉一片。整幅画作气吞山河,把祖国江山的壮阔多姿,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其代表作“紫气东来”则取自汉代刘向《列仙传》:“老子西游,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,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。”之意,再以南京的紫金山为原型,取一“紫”字,冠以“紫气东来”,将帝王之地与祥瑞之气巧妙结合,异花满树,峰峦奇秀,紫气萦绕,树木葱茏,祥云蒸腾,气象万千。

随着傅瑜明的艺术成就越来越高,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。从1997年起,傅瑜明开始在香港、台湾、日本、美国、加 拿大开办个人画展,所到之处,“傅派山水”的魅力都会掀起当地的一轮收藏热潮。
随着傅派众多画家年事已高或早已封笔,我们相信,“傅派山水”的后起之秀傅瑜明,必将扛起“傅派山水”的旗帜,我们也期待傅瑜明先生将“傅派山水”艺术成就推向一个新的高度。